思政课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思政课网络平台 考试中心 廊坊师范学院思政课 客观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说明: 第一,廊坊师范学院《原理》课机考部分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其中,单选题70道,多选题35道。单选题每题0.5分,多选题每题1分,总分70分。机考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二,本练习系统中模拟考试,与本校《原理》机考的题型、考试时间一样,但体谅略有不同,每小题1分,总分是100分。 第三,目前,本练习系统的题库中共有试题100道左右,相当于机考试题的题量。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60分)
  • (1). 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 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B. 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 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D. 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
     
  • (2). 资本主义萌芽于(  )
    A. 14世纪
    B. 14世纪末15世纪初
    C. 14-16世纪
    D. 17世纪
     
  •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C.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 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
     
  • (4). 下列行为中属于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行为是(  )
    A. 某甲从生产者手中订购了500吨钢材
    B. 某甲从生产者手中购买了500吨钢材
    C. 某甲从生产者手中赊购了500吨钢材
    D. 某甲准备从生产者手中购买500吨钢材
     
  • (5). 科学社会主义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由于把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建立在(  )
    A. 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上
    B.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上
    C. 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D. 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 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 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 (8). 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 (9).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 (10). 在资本主义商品价值c+v+m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
    A. c+v
    B. v+m
    C. c+m
    D. c+v+m
     
  • (11). 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  )
    A. 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 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
    C. 要弄清事物在其过程中所处阶段
    D. 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
     
  • (12).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周检验和发展真理
     
  • (13).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放到矛盾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考察”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
    A. 演绎
    B. 分析
    C. 思维具体
    D. 系统方法
     
  • (14).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最根本的特殊性在于(  )
    A. 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可以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
    B.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C. 可以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D. 劳动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 (15).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采取的组织形式是(  )
    A. 分权制衡形式
    B. 股份制形式
    C. “参与制”形式
    D. 垂直形式
     
  • (16).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 (17). 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利润
     
  • (18).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 (19).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是谁说的。(  )
    A. 恩格斯
    B. 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 (20). 人在价值关系中(  )
    A. 只能做价值主体
    B. 只能做价值客体
    C. 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 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 (21).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  )
    A.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B.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 要坚持适度原则
    D. 要重视量的积累
     
  • (2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平等互利的关系
    B. 互利互惠的关系
    C. 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 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 (23).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  )
    A. 用暴力剥夺广大工人
    B. 用暴力剥夺广大农民
    C. 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经营者
    D. 用暴力剥夺小资产阶级
     
  • (24).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显著的特征是(  )
    A. 时代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科学性
     
  • (25). 实践的主体是(  )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 (26).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27).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的阶段是(  )
    A. 只包括流通阶段而不包括生产阶段
    B. 只包括生产阶段而不包括流通阶段
    C. 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D. 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
     
  • (28). 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
    A. 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 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 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 (2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B.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 (30).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总是(  )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货币
     
  • (31).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
    A.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B.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 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D.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 (32).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  )
    A. 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B. 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
    C. 、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
    D. 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 (33). 在资本家工厂生产的商品价值c+v+m中(  )
    A. v、m都是转移的价值
    B. c是转移价值,v、 m是新创造的价值
    C. v是转移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D. 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 (3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的必然结果
    C. 资本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
    D.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35). 人口因素是指(  )
    A. 一定质量的人口
    B. 一定数量的人口
    C. 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
    D.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 (36). 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  )
    A. 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B.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起点
    C. 剩余劳动时间的起点
    D. 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
     
  • (37).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 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 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 (38).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
    A. 垄断
    B. 剥削
    C. 国家调节
    D. 对外掠夺
     
  • (39). 社会进步必然促进并直接表现为(  )
    A. 物的极大丰富
    B.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 人的发展
    D. 社会形态的变更
     
  • (40). 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以及国际协调机构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是(  )
    A. 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 为了加快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C. 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D.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和危机
     
  • (41). 人民群众的活动受着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一前提所得出的结论是(  )
    A.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有限的
    B.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C.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
    D.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有时是有限的,有时是无限的
     
  • (42).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 (43). 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  )
    A.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B.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 (44).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的相互联系的两重社会属性是(  )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D.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 (45). 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上,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是(  )
    A. 唯物论
    B. 唯理论
    C. 诡辩论
    D. 经验论
     
  • (46).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是在(  )
    A. 19世纪70年代以前
    B. 19世纪70年代开始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20世纪30年代后
     
  • (47). 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 创造者
    B. 继承者
    C. 主要内容
    D. 阶级属性
     
  • (48).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 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结果
    C.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D.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 (49).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A. 纯粹偶然的
    B. 纯粹必然的
    C. 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 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 (50).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 (5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上是(  )
    A. 商品经济制度
    B. 等价交换关系
    C. 雇佣劳动制度
    D. 平等劳动制度
     
  • (52). 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突出地表现在(  )的历史过程中。
    A. 人的全面发展
    B.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C. 生产力发展
    D. 生产关系变革
     
  • (53). 质变的复杂性是指(  )
    A.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过程中渗透着量变
    B. 质变依赖量变的准备
    C. 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D. 质变和量变的相互转化
     
  • (54).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 物与物的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人与物的关系
    D. 人与人的关系
     
  • (55).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  )
    A. 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B. 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C.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抽象的人为的统一
     
  • (56).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 (57). 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 劳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D.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 (58). 金融资本是由(  )
    A.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B.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C.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D.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本融合成长而成的
     
  • (59).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
    A. 不变资本价值的增值程度
    B. 资本家的赚钱程度
    C. 固定资本价值的增值程度
    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 (60).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  )发展阶段。
    A. 资本主义
    B.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 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 (61).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A.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B. 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C. 工人劳动的成果归资本家所有
    D. 工人劳动的成果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分享
     
  • (62). 商品的价值(  )
    A. 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B. 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
    C.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D. 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 (63).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
    A. 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 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 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 (64).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 涓涓之水,汇成江河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65).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共有2万多家企业、120多所大学的40多万人员。这一事例表明当代资本主义(  )
    A.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高度社会化
    B. 生产关系在不断为生产社会化作出调整
    C. 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D. 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范围内的调整
     
  • (66). 下列观点错误的有(  )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形和影的关系
    B.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钢琴
    C. 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D.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6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因为(  )
    A. 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分别进行的
    B. 各国的国情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同
    C. 经过长期探索,中国找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 (68).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  )
    A. 生产时间
    B. 流通时间
    C.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速度
     
  • (69). 李洪志宣称的法轮大法决定天体运转,法轮功包治百病,练功不吃药即可痊愈错在(  )
    A. 否认物质第一性
    B. 否认矛盾特殊性
    C. 否认意识能动性
    D. 否认物质规律性
     
  • (70). 国家的实质是(  )
    A. 调和阶级矛盾的机构
    B. 阶级统治的工具
    C. 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构
    D. 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机构
     
  • (71).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 圣西门
    B. 傅立叶
    C. 欧文
    D. 费希特
     
  • (72).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
    A. 政治上层建筑决定思想上层建筑
    B. 思想上层建筑反作用于政治上层建筑
    C. 政治上层建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指导下建立起来
    D. 政治上层建筑影响和制约思想上层建筑
     
  • (73).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有(  )
    A. 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 忽视社会进步和导致环境恶化
    C. 使落后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D. 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 (74).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  )
    A. 它是商品经济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 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C. 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D. 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 (75). 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是(  )
    A. 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垄断
    B. 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C. 商品经济仍然存在
    D. 垄断和竞争没有任何矛盾
     
  • (76).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评价和谐,理解正确的是(  )
    A. 和谐是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
    B. 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C. 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D. 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77).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在社会矛盾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C. 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 (78).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
    A.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 唯心史观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 唯心史观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79).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  )
    A.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B. 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实现的原因
    C. 可以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 可以确定资本的年增值程度
     
  • (80).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表现在(  )
    A. 它们的共同基础归根到底发源于实践
    B. 前者是源,后者是流
    C. 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D. 间接经验是直接经验的补充
     
  • (81). 绝对剩余价值(  )
    A. 以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为条件
    B. 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的剩余价值
    C. 是采用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
    D.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期普遍采取的一种剥削方法
     
  • (82). 金融寡头的统治主要是(  )
    A. 在经济领域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B. 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
    C. 在政治领域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D. 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
     
  • (83).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  )
    A.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
    B. 生产关系中的决定因素
    C. 区分社会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志
    D. 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标志
     
  • (84). 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
    A. 认真看书学习
    B. 物质生产实践
    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 科学实验活动
     
  • (85). 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
    A. 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 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 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 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 (86). 价值的特点是(  )
    A. 具有客观性
    B. 具有主体性
    C. 具有社会历史性
    D. 具有多样性
     
  • (87). 一切商品都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  )
    A.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不会有价值
    B. 没有价值的商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C.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
     
  • (88). 从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来看(  )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B. 生产价值的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C. 两者是并列的依次进行的两种劳动
    D. 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89). 垄断产生的原因有(  )
    A. 极少数企业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得高额利润
    B. 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
    C. 为提高对劳动者的剥削
    D. 为避免两败俱伤而达成妥协形成联合
     
  • (90).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包括(  )
    A. 职工参与决策制度
    B. 终身雇佣制度
    C. 职工控股计划
    D. 职工持股计划
     
  • (91).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  )
    A. 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B.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C. 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D. 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 (92). 关于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也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
    B.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C. 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措施
    D.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 (93).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 混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
    B. 否认了社会实践中的意识能动性
    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 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 (9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C.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95). 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的组织起来的经验。这种观点(  )
    A.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把真理看作主观意识范围的东西
    D. 是主观真理论
     
  • (96). 先有计划后有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是(  )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C. 意识活动的计划性
    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 (97). 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
    A. 共产主义渺茫论
    B. 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98).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
    D.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 (99). 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其关系是(  )
    A.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存在
    B.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运行
    C. 时间上的继起性以空间上并存性为条件
    D. 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时间上继起性的结果
     
  • (100). 下列精神产品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
    A. 《本草纲目》
    B. 《宪法》
    C. 《反杜林论》
    D. 《企业法》
     
  • 答完题目请在右下角处提交试卷并计算得分!
    本套试卷考分排名
    1. 573262011 (95 分)
    2. 七教上自习 (99 分)
    3. s183423 (96 分)
    4. 开心就好 (97 分)
    5. 陌巷少年 (97 分)
    6. 岁月安好 (96 分)
    剩余时间:60:00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时间:60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0未答题 0已答题 答错题
      

    QQ|小黑屋|触屏版|客户端|思政课网络平台 ( 冀ICP备14022521号-1

    GMT+8, 2025-9-4 23:28 , Processed in 0.10108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