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思政课网络平台 考试中心 廊坊师范学院思政课 客观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说明: 第一,廊坊师范学院《原理》课机考部分的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其中,单选题70道,多选题35道。单选题每题0.5分,多选题每题1分,总分70分。机考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二,本练习系统中模拟考试,与本校《原理》机考的题型、考试时间一样,但体谅略有不同,每小题1分,总分是100分。 第三,目前,本练习系统的题库中共有试题100道左右,相当于机考试题的题量。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60分)
  • (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因为它是(  )
    A. 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 高于物质生产力的要素
    C. 与生产关系相对应的精神力量
    D. 生产力系统中的渗透性因素
     
  • (2).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指(  )
    A. 任何两个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内部矛盾
    C. 经济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
    D. 非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
     
  • (3).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
    A. 民法
    B. 宪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 (4).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个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 (6). 人民群众的活动受着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一前提所得出的结论是(  )
    A.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有限的
    B.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C.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
    D.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有时是有限的,有时是无限的
     
  • (7). 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以及国际协调机构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是(  )
    A. 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 为了加快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C. 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D.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和危机
     
  • (8).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 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 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 (9).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
    A. 具有客观性
    B. 具有能动性
    C. 具有历史局限性
    D. 具有社会性
     
  • (10). 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 创造者
    B. 继承者
    C. 主要内容
    D. 阶级属性
     
  • (11).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 (12).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平等互利的关系
    B. 互利互惠的关系
    C. 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 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 (13).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的相互联系的两重社会属性是(  )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D.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 (14). 金融资本是由(  )
    A.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B. 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C.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D.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本融合成长而成的
     
  • (15). 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 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 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 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 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 (16).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采取的组织形式是(  )
    A. 分权制衡形式
    B. 股份制形式
    C. “参与制”形式
    D. 垂直形式
     
  • (1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的时代依据是世界处在(  )
    A.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
    B. 帝国主义时期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 (18). 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  )
    A.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B.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 (19).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 (20).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B. 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结果
    C.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D.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 (21). 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
    A. 联合
    B. 兼并
    C. 收购
    D. 垄断
     
  • (22).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 (23).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侧面和属性放到矛盾诸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考察”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
    A. 演绎
    B. 分析
    C. 思维具体
    D. 系统方法
     
  • (24). 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  )
    A. 客观性
    B. 绝对性
    C. 全面性
    D. 相对性
     
  • (25). 有首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
    A. 是客观的
    B. 有限的
    C. 可知的
    D. 相对的
     
  • (26).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 (27).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  )
    A. 只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
    B. 是生动的具体的
    C. 没有客观依据
    D. 是人的感官自生的
     
  • (28).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的必然结果
    C. 资本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
    D.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29). 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
    A. 越多
    B. 越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 (30). 20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伟大世纪。对人类历史发生了最深刻的影响,并将继续影响21世纪进程的是(  )
    A. 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B.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31). 质变的复杂性是指(  )
    A.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过程中渗透着量变
    B. 质变依赖量变的准备
    C. 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D. 质变和量变的相互转化
     
  • (3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哪三个(  )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C. 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欧洲开发基金
    D. 世界银行、欧洲开发基金和国际开发协会
     
  • (33). 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  )
    A. 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 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 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 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 (34).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  )
    A. 坚持以人为本
    B. 强调人的主体性
    C. 高扬人 的理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D. 反对科学和理性,提倡非理性主义
     
  • (35). 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  )
    A. 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之上的
    B. 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之上的
    C. 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
    D. 资本积累理论基础之上的
     
  • (36). 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突出地表现在(  )的历史过程中。
    A. 人的全面发展
    B.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C. 生产力发展
    D. 生产关系变革
     
  • (37). 社会进步必然促进并直接表现为(  )
    A. 物的极大丰富
    B.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 人的发展
    D. 社会形态的变更
     
  • (38). 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  )
    A. 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B.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起点
    C. 剩余劳动时间的起点
    D. 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
     
  • (39). “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绝对主义
    D. 相对主义
     
  • (40). 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 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B. 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 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D. 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
     
  • (41).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
    A. 社会化大生产
    B. 国际化大生产
    C. 剩余价值生产
    D. 现代商品生产
     
  • (42).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  )
    A. 政治活动
    B. 科学活动
    C. 生产活动
    D. 艺术活动
     
  • (43).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 (44). 科学社会主义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由于把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建立在(  )
    A. 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上
    B.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上
    C. 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D. 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 (45). 人在价值关系中(  )
    A. 只能做价值主体
    B. 只能做价值客体
    C. 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 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 (46).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
    A.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47). 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 劳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D.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 (48). 人民群众的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是(  )
    A. 人民群众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B. 人民群众的生产等于文艺作品
    C. 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是文艺作品的典型
    D. 人民群众的生活高于文艺作品
     
  • (49). 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
    A. 商业资本
    B. 借贷资本
    C. 产业资本
    D. 流通资本
     
  • (50). 人口因素是指(  )
    A. 一定质量的人口
    B. 一定数量的人口
    C. 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
    D.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 (51). 从哲学史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 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 (52).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  )
    A. 用暴力剥夺广大工人
    B. 用暴力剥夺广大农民
    C. 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经营者
    D. 用暴力剥夺小资产阶级
     
  • (53).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 阶级斗争规律
     
  • (54).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
    A. 垄断
    B. 剥削
    C. 国家调节
    D. 对外掠夺
     
  • (55).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  )
    A. 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B. 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C.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抽象的人为的统一
     
  • (56). 下列行为中属于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行为是(  )
    A. 某甲从生产者手中订购了500吨钢材
    B. 某甲从生产者手中购买了500吨钢材
    C. 某甲从生产者手中赊购了500吨钢材
    D. 某甲准备从生产者手中购买500吨钢材
     
  • (57).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
    A.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B. 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 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D.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 (58).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  )
    A. 改革就是否定社会的一切
    B. 改革就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C. 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改革是解决社会阶级矛盾的唯一途径
     
  • (59).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60). 实践的主体是(  )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 (61).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是(  )
    A. 生产时间
    B. 流通时间
    C.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速度
     
  • (62).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评价和谐,理解正确的是(  )
    A. 和谐是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
    B. 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C. 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D. 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63). 绝对剩余价值(  )
    A. 以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为条件
    B. 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增加的剩余价值
    C. 是采用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
    D.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期普遍采取的一种剥削方法
     
  • (64). 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
    A. 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 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 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 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 (65). 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  )
    A. 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 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物质范畴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D. 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相加
     
  • (66).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 (67).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的作用,是绝对抛弃。下列属于这种观点的是(  )
    A. 原子蜕变
    B. 昆虫被踩死
    C. 麦粒磨成麦粉被吃掉
    D. 人由儿童变成青年
     
  • (68). 下列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有(  )
    A. 清真寺
    B. 《红楼梦》
    C. 森林法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 (69).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 商品的社会属性
    C. 交换价值的基础
    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 (70). 唯物辩证法是(  )
    A. 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的科学
    B. 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C. 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 (71).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  )
    A. 生产的全球化
    B. 贸易的全球化
    C. 金融的全球化
    D. 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 (7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 人们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 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制约
    C. 人的意识的创造性
    D. 人类活动的受动性
     
  • (73). 关于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也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
    B.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C. 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措施
    D.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 (74). 资本是(  )
    A.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 物所掩盖的生产关系
    C. 在不断运动中增殖的
    D. 历史范畴
     
  • (75). 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在于(  )
    A. 否认同一中包含差别和对立
    B. 认为同一是绝对的自身等同
    C. 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
    D. 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在绝对不相容中承认同一
     
  • (76).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 涓涓之水,汇成江河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7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 (78). 具体劳动是(  )
    A. 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
    B. 创造价值的劳动
    C. 劳动的自然属性
    D. 一定形式下的有用劳动
     
  • (7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
    C.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80).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 .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 (81). 马克思在批评形而上学的错误时指出:在他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出统一,在他看出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这表明(  )
    A. 形而上学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了
    B. 不能从对立中把握同一
    C. 把对立看作是没有任何联系和同一的绝对对立
    D. 把同一看作是不包含差别和对立的绝对同一
     
  • (82).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区别是(  )
    A. 真理原则侧重于主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C. 真理原则说明认定活动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表明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D. 真理原则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 (83).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是(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B.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D. 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
     
  • (84).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表现在(  )
    A. 它们的共同基础归根到底发源于实践
    B. 前者是源,后者是流
    C. 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D. 间接经验是直接经验的补充
     
  • (85). 国家的实质是(  )
    A. 调和阶级矛盾的机构
    B. 阶级统治的工具
    C. 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构
    D. 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机构
     
  • (86). 李洪志宣称的法轮大法决定天体运转,法轮功包治百病,练功不吃药即可痊愈错在(  )
    A. 否认物质第一性
    B. 否认矛盾特殊性
    C. 否认意识能动性
    D. 否认物质规律性
     
  • (87). 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 混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
    B. 否认了社会实践中的意识能动性
    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 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 (88).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
    A. 政治上层建筑决定思想上层建筑
    B. 思想上层建筑反作用于政治上层建筑
    C. 政治上层建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指导下建立起来
    D. 政治上层建筑影响和制约思想上层建筑
     
  • (89). 价值的特点是(  )
    A. 具有客观性
    B. 具有主体性
    C. 具有社会历史性
    D. 具有多样性
     
  • (90).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
    A. 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 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 (91).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
    D.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 (92). 先有计划后有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是(  )
    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C. 意识活动的计划性
    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 (93).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  )
    A. 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B. 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C. 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
    D. 资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支配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 (94).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 阶级性
    B. 实践性
    C. 客观性
    D. 人民性
     
  • (95). 从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来看(  )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B. 生产价值的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C. 两者是并列的依次进行的两种劳动
    D. 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96). 相对剩余价值是(  )
    A. 以工作日长度不变为条件
    B. 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增加的剩余价值
    C. 与生产技术水平有一定发展状况相联系的一种剥削方法
    D. 在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 (97).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  )
    A.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
    B. 生产关系中的决定因素
    C. 区分社会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志
    D. 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标志
     
  • (98).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A.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B. 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C. 工人劳动的成果归资本家所有
    D. 工人劳动的成果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分享
     
  • (99).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 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 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 (100). 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的组织起来的经验。这种观点(  )
    A.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把真理看作主观意识范围的东西
    D. 是主观真理论
     
  • 答完题目请在右下角处提交试卷并计算得分!
    本套试卷考分排名
    1. 573262011 (95 分)
    2. 七教上自习 (99 分)
    3. s183423 (96 分)
    4. 开心就好 (97 分)
    5. 陌巷少年 (97 分)
    6. 岁月安好 (96 分)
    剩余时间:60:00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时间:60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0未答题 0已答题 答错题
      

    QQ|小黑屋|触屏版|客户端|思政课网络平台 ( 冀ICP备14022521号-1

    GMT+8, 2025-4-26 20:13 , Processed in 0.10046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